一、“一波三折”的線上課
線上課第一天,我特別滿意的“智慧中小學”中的微課資源,在學生和家長眼里沒有激起任何漣漪,原因是孩子們不知道在哪里停頓,而有些家長又無法顧及,十幾分鐘就像看電影一樣過去……第二天,我先反復聽微課,意在做到“停頓自如”,準備進行“雙師型微課視頻”的直播,但是由于網絡奔潰,我的“雙師型”直播從試行到“敗落”僅幾分鐘……隔著屏幕我都聽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嘆息,我也深深受挫……但是,我知道不能這樣等著,辦法總比困難多。
隨即,我調整策略,轉戰“視頻雙師型”課堂,即在微課中加入我的操控,在需要停頓的地方由我把控,提前把學習視頻傳到群里,這樣的方式確實有效避免了直播的卡頓,但是在家長的反饋中,我聽出了關鍵詞:效果一般……
“視頻雙師課”試行一天,我再次改變策略,開辟另外的道路:以PPT直播的方式進行,即我自己來上課,因為我更了解自己班上孩子的思維,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很高“呼聲”,家長們紛紛反映:“孩子的注意力和聽課效率高了很多”,“娃被點名回答問題,高興慘了”,甚至有孩子認為“汪老師講的比微課講得好”……原來,我才是那個“定海神針”!我果斷決定采用PPT直播的方式教學……可是好景不長,我直播的第二天出現了完全意想不到的卡頓,連PPT都卡頓,尤其是“西沃”白板……難道是西沃的內存太大?家委會群里紛紛支招:汪老師,您把PPT放在群里,我們自己給娃放,配合您的聲音……這可如何是好?我的汗水都都流出來了,可是問題要解決!
當天,我馬上調整,做了三手準備——西沃白板、普通PPT、提前錄制雙師視頻,如果連西沃白板卡頓,我就用普通PPT,再不濟我就把提前錄制好的雙師視頻放在群里,至少保證孩子們當天可以學習啊……或許是我的執著“感動”了網絡,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竟然“一帆風順”度過!后來,釘釘直播又出現卡頓,我便去開拓“騰訊會議市場”……每天早上,我提前邀請孩子們進入課堂:我想聽聽你們的聲音,好久沒有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了。自此,讀書聲從云端傳來,家長們也很興奮:之前孩子一個人讀書聲音小,現在同學們都在讀,早讀的氛圍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目前為主,班上參與早讀的孩子達到了40個左右,原來,一個可以傳來聲音的媒介,便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朗讀意愿……
二、我確定我是那個“主心骨”
在孩子眼里,熟悉的聲音才是最適合的,無所謂誰講的好不好……我在微課中加了自己的聲音后,孩子們稍微自覺一點,“媽媽,汪老師會知道我的行為嗎”“聽到你的聲音自覺一點”……從這些反饋和期待中,我確定了——我是主心骨。
當我打算自己當“主播”的那一刻,我做了自以為充分的準備:課本、教學參考、微課視頻……我盡力把優質資源進行整合,以保證在直播過程中自如,當我的第一次直播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歡呼時,當家長反饋“汪老師講的比微課好”時,當“今天的參與度很高”時,我再次確認——我是那個“主心骨”……
自此,我的課堂我做主,“主播”(指形式)成為我的“主業”,我的“粉絲們”漸漸多了起來,從剛開始的40來個到現在的“爆滿”——每天45個,我們的互動前所未有的“火熱”,我們在釘釘群語音交流,在騰訊連麥,不論是群里的聊,還是單個的聊,真誠、友善……家長們愿意跟我吐槽孩子關在家的“瘋狂”,跟我分享孩子蛻變成暖男、棉襖的過程,跟我交流如何進軍“滕王閣序”“唐詩宋詞”……
為了更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我制定了線上學習評價法,以激勵和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與收獲,讓我們的線上課有價值有溫度。(汪冬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