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新課程對學生讀寫要求,探索如何讀,怎樣寫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10月25日下午,兩江新區舉行了“群讀共寫”主題教研活動,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教研活動采用線上舉行,但老師們絲毫不減學習熱情。
課例展示+團隊分享----明方法
第一堂課是由金山小學的陳鳳老師帶來的整本書閱讀課例《神筆馬良》,陳老師基于課標,聯系教材,借助插圖,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了解整本書故事情節;借助本校的爭星評價體系來感悟主人公馬良的美好品質。第二堂課是由博雅小學的陳曉老師帶來的群文閱讀課例《揭秘童話中的神奇寶貝》。陳老師通過鏈接課內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擴展到課外,找到了現實通往想象王國的鑰匙——神奇寶貝。這把鑰匙,讓孩子的想象有了根基;借助鑰匙,孩子們解密了童話這類文體的表達與結構。兩堂課,給老師們在整本書閱讀和群文閱讀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方向引領。
此外,兩個學校的研究團隊相繼做了經驗分享。金山小學總結出了一整套整本書的研究方法和路徑:導讀課(初識激趣,計劃閱讀)→推進課(持續激趣,解惑授惑)→分享課(總結分享,拓展提高);收獲了不同類別小說的閱讀方法:歷險類---運用路線圖作為支架、語言類---搭建語言的支架、匯編型故事類---搭建類比或對比的閱讀支架。博雅小學則從如何釋放教師的研究熱情,如何聚焦想象,搭建學習支架,找到了指向單元目標、指向思維指導、指向課內外鏈接、指向立德樹人的群文閱讀課堂。
精彩的課例展示,落地的團隊經驗分享,讓老師們看到了“群讀共寫”的課堂教學模式。
專家引領---明方向
活動第二階段,兩江新區語文教研員徐穎老師首先對兩堂課和兩個學校的研究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接著,徐老師鼓勵老師們,要有“群讀共寫”的意識,要為實現“碎片閱讀”向“系統閱讀”進階,要引導學生擺脫淺層的內容感知,深挖同類作品的異同,探索出一類書的閱讀方法,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后,徐老師對區域教研做出了要求,提出了期望。
“人生是花,閱讀是根?!贝舜谓萄谢顒蛹却罱藢W區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又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意識和教研水平。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群讀共寫”的種子將在兩江的學校里生根發芽,綻放奪目的教育之花。
美利山中段語文教研組 張繼芳 供稿